
老實說,剛開始接觸「烤蛋糕」這檔事,完全是因為去年冬天太無聊。那陣子濕濕冷冷,出門都懶,看著網路上那些美得像藝術品的蛋糕照片,心裡就想:「真有那麼難嗎?」結果第一次嘗試做個最基本的戚風,成品直接變成扁塌的「戚風大餅」,又乾又沒彈性,差點讓我從此對烤箱說再見。但你說奇怪不奇怪?失敗反而激起我的鬥志(也可能是嘴饞戰勝一切),就這樣一頭栽進「烤蛋糕」的世界,從此廚房成了我的療癒小天地。今天就來聊聊這段時間我摸爬滾打學到的東西,希望能給也想嘗試的你一點點幫助,少走點冤枉路。
食譜:選對路線,成功一半
千萬別學我一開始,雄心壯志就想挑戰什麼鏡面淋面、多層夾心。真的,除非你是天選之人,否則挫折感會很重。挑選第一個要挑戰的「烤蛋糕」食譜,我覺得有幾個關鍵:
- 簡單明確最重要: 步驟清晰、材料容易取得是基本。那些寫得天花亂墜、看起來超厲害但步驟多得像寫論文的,先放一邊吧。經典的蜂蜜蛋糕、香蕉蛋糕、或是基礎的海綿蛋糕,都是很好的入門磚。
- 找「口碑款」準沒錯: 我現在最愛在幾個台灣知名的烘焙部落格或社團裡挖寶。像是「的不失敗甜點」或「OOO的簡單烘焙」,她們的食譜通常都經過很多人實測成功,步驟說明也很親切,不會用一堆看不懂的專業術語。而且下面留言區常常有寶貴的實作心得跟改良建議,超實用!比起國外網站,我更喜歡找台灣在地達人的配方,因為食材的份量、名稱(像低筋麵粉、中筋麵粉)和容易取得的品牌,都比較貼合我們的習慣。
- 看清楚細節魔鬼: 食譜裡的小字備註、溫度設定、模具尺寸... 這些看起來不起眼,但常常是成敗關鍵!比如說,食譜寫「使用直徑18公分的圓模」,你硬要用21公分的去烤,蛋糕體必然會變薄,烤的時間也要調整啊!還有「烤箱預熱」這步驟,十個失敗案例有九個是因為沒預熱或預熱不足。相信我,乖乖照做就對了。
選哪種類型好?來個快速比較:
蛋糕類型 | 適合對象 | 優點 | 挑戰點 | 新手推薦度 🌟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海綿蛋糕 | 絕對新手 | 步驟相對少,材料單純,成功率高 | 掌握打發程度,避免消泡 | 🌟🌟🌟🌟🌟 |
磅蛋糕 | 新手~進階 | 紮實濕潤,變化多(加果乾、堅果超讚) | 奶油和糖打發要足夠,避免油水分離 | 🌟🌟🌟 |
戚風蛋糕 | 稍有經驗者 | 口感輕盈如雲朵,組織細緻 | 蛋白打發、翻拌手法、倒扣冷卻 三大關卡 | 🌟🌟 |
乳酪蛋糕 | 稍有經驗者 | 濃郁綿密,大人小孩都愛 | 烘烤溫度與時間控制(水浴法)、避免龜裂 | 🌟🌟🌟 |
瑪芬/杯子蛋糕 | 新手、親子 | 份量好控制,烤製時間短,方便分享 | 麵糊不要攪拌過度,避免組織過硬 | 🌟🌟🌟🌟🌟 |
食材:新鮮 & 精準,美味基石
食材好不好、用得對不對,絕對影響最後「烤蛋糕」出來的風味和質地。我現在買材料,特別在意這幾點:
- 粉類是骨架: 低筋、中筋、高筋麵粉,差一個字差超多!做蛋糕九成九都是低筋麵粉 (Cake Flour / 低筋麵粉),因為蛋白質含量低,組織才會細緻柔軟。千萬別貪方便用中筋代替,口感會差一截。還有,過篩!過篩!過篩! 這步驟不能省,它能讓粉更細緻、去除結塊,也順便混入空氣,讓麵糊更均勻。我有次偷懶沒過篩,烤出來就吃到一小坨沒散開的粉,超尷尬。
- 雞蛋要新鮮: 特別是做戚風、海綿這種靠打發的蛋糕,新鮮雞蛋的蛋白打發效果最好、最穩定。蛋黃也要完整不散。分蛋時更要小心,一滴蛋黃都不能混進蛋白裡,否則很難打發!我現在都多準備一個小碗,先分好一個蛋確定蛋白乾淨,再倒進大盆,比較保險。
- 糖不只是甜: 白糖、細砂糖、二砂、黑糖... 不同糖風味不同,也會影響濕潤度和上色。食譜沒特別說,通常用細砂糖就好,比較容易溶解。糖在打發時(尤其是全蛋或蛋黃)能幫助打入空氣,產生穩定結構。份量千萬別亂改! 減糖不是不行,但可能會影響組織和保濕度。
- 油脂的靈魂: 奶油 (Butter) 還是植物油?差很大!奶油香氣濃郁,常用在磅蛋糕;植物油(如沙拉油、玄米油)味道中性,能讓戚風、海綿口感更輕盈柔軟。奶油務必提前回溫到手指能輕鬆按壓的狀態(約20-25°C),才好打發乳化。用冷藏硬梆梆的奶油?保證油水分離給你看!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...)
- 液體添風采: 牛奶、鮮奶油、優格、果汁、咖啡... 這些液體除了提供水份,也帶來額外風味。記得要用室溫的!冰牛奶加到奶油糊裡,很容易讓奶油凝結變渣。我都提前倒出來放一下。
- 酵母/泡打粉?: 有些快速蛋糕(如瑪芬)會用泡打粉或小蘇打粉幫助膨脹。務必確認還在有效期限內!開封太久的膨脹力會大減。用量也要精準,太多會有怪味。(小提醒:泡打粉要選「無鋁」的比較健康哦!)
我常買的台灣在地好食材推薦:
- 麵粉:水手牌低筋麵粉、聯華製粉水手牌蛋糕粉 (品質穩定)
- 奶油:安佳無鹽奶油、總統牌無鹽奶油 (香氣足,易取得)
- 雞蛋:勤億視好蛋、石安牧場動福蛋 (品質優良,蛋黃飽滿)
- 鮮奶:高大牧場、福樂一番鮮 (濃醇香)
做法:耐心細心,勝過手藝
終於來到實戰環節!「烤蛋糕」的過程,我覺得很像一場需要專注力的儀式,急不得。分享幾個我認為最重要的環節和踩過的雷:
- 備料!備料!備料! (Mise en Place):這句法文意思是「就位」。開工前,把食譜需要的所有材料、工具都量好、擺好。 雞蛋回溫了沒?奶油軟化了嗎?粉類過篩了嗎?模具抹油灑粉或鋪烘焙紙了嗎?烤箱預熱了嗎?通通確認好再開始。這樣才不會做到一半手忙腳亂,麵糊放到消泡。這習慣真的救了我很多次。
- 混合的藝術:溫柔是王道:
- 打發: 蛋白打發是戚風的命脈。打蛋盆和打蛋器頭務必乾淨、無油無水無蛋黃。糖分次加入,打到提起打蛋器有直立尖角(乾性發泡)才夠硬挺。打不夠會撐不起來,打過頭會變粗糙易消泡。蛋黃+糖要打到顏色變淺、體積膨脹像美乃滋(乳化),這樣蛋糕才會香。
- 翻拌 (Folding): 混合粉類或蛋白霜到麵糊裡,最忌諱用力攪拌或畫圈圈! 這會把辛苦打進去的空氣擠出來(消泡),蛋糕就會變硬變實。要用刮刀從底部輕柔地「切拌」+「翻起」,直到看不見粉粒或蛋白霜即可,切忌過度攪拌。(我的血淚史:第一次不懂,像炒菜一樣亂拌,結果烤出來像發糕...)
- 入模與烘烤:溫度與時間的魔法:
- 入模: 麵糊倒入模具,大約7-8分滿就好,給蛋糕膨脹的空間。輕輕在桌上敲幾下,震出大氣泡,烤出來組織才細。
- 烤箱是老大: 烤箱溫度準不準,差超多! 強烈建議買個便宜的烤箱溫度計掛在裡面,你會發現你設定的180°C,實際可能只有160°C或飆到200°C!我的小烤箱就常常騙人... 所以食譜給的時間溫度只是參考,要以自己烤箱的脾氣和蛋糕實際狀態為準。
- 判斷熟成: 時間快到時,用竹籤插入蛋糕中心,拔出來如果是乾淨的沒沾黏麵糊,就表示熟了。如果還有濕麵糊,就再烤幾分鐘。這時候鼻子也很靈,滿屋子飄香就差不多了(但還是要以竹籤為準)。
- 位置學問大: 放烤箱中層通常最均勻。如果你的烤箱火很旺,表面容易焦,可以在最後十分鐘蓋張鋁箔紙在上面。
- 脫模與冷卻:急不得的最後一哩路:這步驟絕對不能急! 蛋糕一出爐:
- 戚風: 要立刻連模倒扣放涼!完全涼透(至少1-2小時)才能脫模。否則一定會塌陷皺皮給你看。(我的第一個戚風就是毀在這步)
- 其他蛋糕(海綿、磅蛋糕等): 可以在模具裡放涼約10-15分鐘,讓邊緣稍微收縮,這時再用小刀劃一圈幫助脫模,然後移到網架上完全冷卻。熱呼呼就想切?只會切得爛爛的,組織也還沒穩定。
烤蛋糕真的不難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。多練習幾次,抓到自己的節奏和烤箱的脾氣,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。重點是享受那個過程,聞到滿室香氣的幸福感,還有看到成品(即使不完美)的成就感。失敗了?沒關係,當早餐吃掉,下次再來!廚房就是我們的實驗室嘛。
常見失敗原因快速自查表 (彩色重點版)
問題症狀 | 可能原因 | 解決方向 |
---|---|---|
蛋糕嚴重塌陷 | 蛋白打發不足 / 混合時嚴重消泡 / 沒烤熟 / 出爐沒倒扣(戚風) / 太快脫模 | 確保蛋白打至硬性發泡 / 輕柔翻拌 / 烤熟確認 / 嚴格倒扣冷卻 / 徹底放涼再脫模 |
蛋糕太乾硬 | 烤太久 / 溫度過高 / 液體比例不足 / 攪拌過度出筋 | 精準控時控溫 / 確認食材份量 / 避免過度攪拌麵粉 |
蛋糕濕黏/沒烤透 | 沒烤熟 / 烤箱溫度太低 / 模具太大麵糊太厚 | 延長烘烤時間 / 確認烤箱實際溫 / 使用正確尺寸模具 / 竹籤測試確認 |
組織粗糙有大孔洞 | 入模沒震出大氣泡 / 混合不均勻 / 泡打粉過期或太多 | 入模後輕敲震模 / 確保翻拌均勻 / 檢查泡打粉效期和用量 |
表面開裂嚴重 | 爐溫過高 / 麵糊過滿 / 蛋白打發過頭一點點(有時難免) | 降低烤箱溫度 / 麵糊只倒7-8分滿 / 蛋白打至硬性發泡即可(尖角直立微彎也可接受) / 表面快焦時蓋鋁箔紙 |
高度不足 | 蛋白打發不足 / 嚴重消泡 / 泡打粉失效 / 模具太大 | 確保蛋白打發到位 / 輕柔翻拌 / 確認泡打粉效期 / 使用正確尺寸模具 |
Q&A:關於「烤蛋糕」你可能還想問...
Q:為什麼我做的戚風蛋糕脫模後,邊邊總是凹進去、縮腰?
A: 縮腰是戚風常見挑戰,最主要原因通常是:1. 沒有徹底涼透就急著脫模!內部結構還沒穩定,一碰就塌。請務必耐心等它完全冷卻(摸起來是涼的)才脫模。另外,2. 蛋白打發不夠穩定(太濕軟)或3. 翻拌過程中消泡太多,導致支撐力不足,也容易縮腰。下次試著把蛋白打更挺一點(直立尖角),翻拌更輕、更快。
Q:食譜說用無鹽奶油,我家只有有鹽奶油,可以代替嗎?
A: 可以,但要調整食譜中鹽的份量! 通常一塊標準的有鹽奶油(約113g)裡面已經含有約1/4到1/2小匙的鹽。如果食譜剛好需要用到一塊奶油,並且有另外再加鹽(例如1/4小匙),那你用了有鹽奶油,就把額外加的那份鹽省略不加。如果食譜沒寫加鹽,你用了有鹽奶油,那成品會稍微帶點鹹味(不一定不好吃,像磅蛋糕有時反而更平衡)。最保險還是買無鹽奶油,比較能完全掌控味道。
Q:蛋糕烤好後,可以放多久?一定要冰冰箱嗎?
A: 這要看蛋糕種類:
- 不含鮮奶油、卡士達、大量新鮮水果的「基礎蛋糕體」(如海綿、戚風、磅蛋糕):完全冷卻後,密封好(保鮮盒或包緊保鮮膜),放在陰涼乾燥處,通常可以放1-3天。磅蛋糕因為油糖含量高,密封得好有時能放更久一點(3-5天),甚至有人說回油後更好吃。台灣天氣濕熱,放室溫要注意是否發霉。
- 有夾鮮奶油、卡仕達醬、奶酪、或大量水果裝飾的蛋糕: 這類蛋糕一定需要冷藏! 而且最好在1-2天內吃完,鮮奶油和水果很容易變質。從冰箱拿出來後,稍微回溫一下(約10-15分鐘)口感會更好。
簡單說,成份越單純、油糖含量較高的蛋糕,室溫存放能力較好;含易壞餡料或裝飾的,務必冷藏並儘早食用。(我的習慣:做好的蛋糕體如果一兩天內吃不完,我會切片分裝冷凍!要吃的前一晚拿到冷藏退冰,口感幾乎跟現烤差不多,超方便!)
希望這篇滿滿都是我個人經驗(和教訓)的分享,能讓你對烤蛋糕多點信心和樂趣。別怕失敗,烤蛋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。祝你下次烤蛋糕大成功,香氣滿屋!有問題也歡迎交流哦!烤蛋糕的路上,我們一起進步!(這句不算結語,算鼓勵啦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