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那天下午茶餓得慌,胡亂走進街角的老字號麵包店,櫃檯阿姨神秘兮兮地推薦:「試試我們的招牌『懷舊雞尾包』啦,吃過返尋味喔!」半信半疑咬下去...(瞪大眼)我的天!酥脆外皮「喀滋」裂開,裡面滿滿香甜椰絲奶油餡湧出來,熱呼呼的、甜而不膩,瞬間被圈粉!從此我就對這個名字超怪的「雞尾包」產生了濃厚興趣(笑)。雞尾包為什麼叫「雞尾」呢?聽說它根本沒有雞肉嘛!今天就來挖挖它的底細,從食譜由來、靈魂食材到獨家做法,通通攤開來講!
目錄
雞尾包食譜背後的故事
說真的,第一次聽到「雞尾包」這名字,還以為是調酒師傅跨界做的麵包咧(誤)!查了資料才知道,它的誕生超級「香港」!雞尾包的出現,完全是麵包師傅惜物智慧的結晶✨。五、六十年代的香港,麵包店每天賣不完的麵包怎麼辦?丟掉太可惜啦!於是,師傅們就把這些隔夜麵包絞碎,加入椰絲、砂糖、奶油等簡單材料,調成香噴噴的甜餡料,再包進新鮮麵團裡重新烘烤。搖身一變,成了全新的暢銷品!這不就很像酒吧裡把各種剩酒調成的新飲料「雞尾酒」嗎?「雞尾包」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啦!化廢為寶,又好吃得不得了,這點子我真心佩服。
後來,這股風潮也吹到了臺灣,尤其在港式茶餐廳、老派西點麵包店裡特別容易找到它的蹤影。不過坦白說,現在大部分店家為了穩定品質和口感,很少真的用「隔夜麵包」去做餡了啦(成本可能更高咧),而是改用新鮮麵包粉或直接調配餡料。但那份古早的智慧與甜蜜的靈魂,倒是完整保留下來了。
(翻找老食譜)我舅公年輕時就在基隆的糕餅店當學徒,他就提過早期物資缺乏時,真的有用隔夜麵包做餡。他還偷偷說,當時老師傅會刻意留些不同種類的麵包(像餐包、吐司邊),混合起來的餡料口感更有層次呢!這些手路,現在講求精緻一致的店,恐怕很難體會了(攤手)。
香港傳統雞尾包特色一覽表
特色專案 | 傳統做法 | 現代常見做法 | 風味關鍵 |
---|---|---|---|
餡料基底 | 各種剩餘麵包混合打碎 | 新鮮麵包糠或特定麵包粉 | 濃鬱麵包香氣 + 節儉智慧 |
甜味來源 | 砂糖、少量轉化糖漿 (增加濕潤黏性) | 砂糖、有時加煉乳或奶水 | 甜而不膩,帶焦糖風味傾向 |
油脂來源 | 牛油/豬油 (香氣濃鬱) | 牛油為主,部分用酥油或白油 | 傳統用豬油更酥香,層次更明顯 |
香氣靈魂 | 椰絲 (必備!)、奶粉、少量吉士粉 | 椰絲、奶粉 | 椰香是標誌,缺一不可 |
外皮裝飾 | 掃蛋液 + 白芝麻 | 掃蛋液/奶水 + 白芝麻 | 金黃誘人,芝麻增香 |
口感追求 | 外微酥脆,內餡濕潤帶點嚼感 (麵包粒感) | 外酥內軟,餡料偏向細滑綿密 | 傳統餡料更有顆粒口感 |
流行地區 | 香港起源,臺灣老派西點、港式茶餐廳 | 臺灣麵包店普遍化 | 懷舊港味的代表之一 |
雞尾包的靈魂食材大公開
想做出道地的雞尾包,選對材料是基本功!讓我這個實驗多次(也失敗多次)的過來人,分享挑選心得吧:
- 麵團基底:中筋麵粉的天下!
- 為什麼不用高筋? 高筋麵粉蛋白質高,做出來太有嚼勁,像在吃餐包,反而搶了內餡風采。中筋麵粉(水手牌、洽發的都很常見好用)才是王道!筋度適中,成品鬆軟中帶點彈性,完美襯託內餡。記得選蛋白質含量約 10-12% 的就對了。
- 酵母的選擇: 一般即溶乾酵母(Instant Dry Yeast)就很好操作,用量準確發酵穩定。記得要用「冰雞蛋」和「冰牛奶/水」來和麵,夏天尤其重要,避免麵團在揉搓過程就開始發酵,成品組織才細緻。
- 香濃內餡:椰絲奶油是絕對主角!
- 椰絲: 這是雞尾包的命脈!一定要選無糖的、粗一點的椰絲(細椰絲容易吃不出口感)。我買過超市某牌太細的,吃起來粉粉的,完全不行!後來在烘焙材料行找到菲律賓產的粗椰絲,香氣足、口感好,貴一點也值得。
- 奶油(或傳統豬油): 奶油(Butter)香氣濃鬱,是主流。但你知道嗎?有些超級老派的師傅堅持用「豬油」! 舅公說豬油做的餡,冷掉後香氣更濃鬱,而且會有種獨特的酥鬆感,跟奶油是不同的路線。我試過一次,味道真的很特別(但家人嫌豬油味太重...)。奶油的話,推薦用發酵奶油(像總統牌),香氣更有層次。
- 砂糖: 白砂糖是基礎,想風味更豐富,可以用一點點黃砂糖或二砂取代部分白砂,增添類似焦糖的香氣(但顏色也會變深一點喔)。
- 麵包粉/餅乾屑: 現代方便做法多用新鮮麵包粉(吐司邊烘乾打粉很棒!)或消化餅乾屑(增加酥脆感)。講究點就像古法,用不同隔夜麵包混合打碎! 我試過用吃剩的菠蘿包外皮和餐包一起打碎,那香氣層次真的很迷人!
- 奶粉/吉士粉: 奶粉增加奶香,吉士粉(Custard Powder)少量使用則能讓餡料顏色更美、帶點蛋奶香。但吉士粉放太多會有股人工味,要小心。
- 畫龍點睛:蛋液與芝麻!
- 蛋液: 刷表面用。全蛋液顏色最漂亮金黃。想更亮可以加一點點水或牛奶稀釋。這是讓成品看起來閃亮誘人的關鍵!
- 白芝麻: 經典搭配!生的白芝麻就可以,經過烘烤自然會香。灑芝麻時手要抖均勻一點,烤出來才漂亮。我曾經失手灑成一坨,烤完變成一塊黑疤...(醜哭)。
經典雞尾餡料比例參考表

材料 | 重量 (g) | 作用與挑選要點 | 個人心得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無糖粗椰絲 | 80 | 靈魂香氣來源!必須選無糖、乾燥、粗絲的。 | 試過細椰絲口感差很多!烘焙行買的菲律賓粗椰絲最香。 |
無鹽發酵奶油 | 60 | 提供香濃奶味與濕潤度。融化後使用。發酵奶油風味更佳。 | 總統牌好用!可用豬油代替 (約55g) 風味更傳統濃烈 (但非人人接受)。 |
細砂糖 | 50 | 基礎甜味來源。 | 可替換部分 (10-15g) 為黃砂糖/二砂增添風味層次。 |
麵包粉/餅乾屑 | 40 | 增加餡料稠度與口感。新鮮麵包粉、吐司邊粉、或無糖消化餅乾屑皆可。 | 隔夜麵包混合打粉最古早風味! 我偏好吐司邊粉,帶點焦香超棒。 |
全脂奶粉 | 15 | 提升奶香氣。 | 不可或缺,香氣差很多。 |
吉士粉 | 5 | (可選) 增色增香,幫助餡料結合。用量宜少。 | 太多會有怪味!新手可省略。 |
鹽 | 一小撮 | 平衡甜味,提昇整體風味。 | 千萬別省略,一點點就夠。 |
經典雞尾包做法與獨家秘訣
終於來到實戰環節!在家複製出麵包店等級的雞尾包,其實沒想像中難,關鍵在幾個細節。跟著步驟走,保證香氣滿屋!
麵團基本功:揉出鬆軟本體
- 準備材料(約做8個):
- 中筋麵粉 300g
- 冰牛奶 150ml (或冰水140ml + 奶粉10g)
- 冰雞蛋 1顆 (去殼約50g)
- 細砂糖 40g
- 無鹽奶油 30g (室溫軟化)
- 即溶乾酵母 4g
- 鹽 3g
- 揉麵與發酵:
- (新手推薦)麵包機/攪拌機法: 除了鹽和奶油,所有材料倒入攪拌盆。用低速(如勾型槳)攪拌成團(約2-3分鐘)。加入鹽,轉中速攪打約5分鐘,麵團會變得較光滑。這時加入軟化的奶油,繼續中速攪打約10-15分鐘,直到麵團能拉出稍厚的薄膜(不必到手套膜程度),且表面光滑。檢查法:手指抹油戳洞,洞口稍微回縮不塌陷即可。
- 手揉法(練臂力時間到): 混合乾性材料(粉、糖、酵母),中間挖洞倒入液體(牛奶、蛋液)。用切拌方式混合成絮狀,倒在檯面上開始揉。像搓洗衣服一樣,用手掌根往前推壓麵團,再收回來,反覆揉搓。剛開始會很黏手(別怕!別亂加粉!),堅持揉下去,約10-15分鐘後麵團會開始變光滑不黏手。這時加入軟化的奶油和鹽,繼續揉。奶油會讓麵團再次變爛,繼續揉約10-15分鐘,直到重新光滑並能拉出厚膜。手揉關鍵:利用刮板協助,堅持下去!
- 第一次發酵: 揉好的麵團滾圓,放入抹了薄油的盆中,蓋上保鮮膜或濕布。放在溫暖處(約28°C)發酵至兩倍大。時間約60-90分鐘,看溫度。判斷法:手指沾粉戳中心,洞洞不回縮也不塌陷。
- 分割鬆弛: 發好的麵團輕壓排氣,分割成8等份(每份約65-70g)。滾圓。蓋上保鮮膜或濕布,鬆弛15分鐘。這步驟讓麵團更好擀開,別偷懶!
包餡整形:決定美觀與爆餡關鍵
- 準備餡料: 將前面製作並冷藏過的雞尾餡料,分成8等份(每份約30-35g),搓成小球備用。(冷藏後硬一點才好包!)
- 包餡手法:
- 取一個鬆弛好的小麵團,光滑面朝下,輕輕按扁。
- 用擀麵棍擀成中間厚、周圍薄的圓片(直徑約10-12cm)。周圍一定要擀薄,收口才漂亮,也不容易爆餡!
- 放上一份餡料球在中央。
- 像包包子一樣,用虎口慢慢往上收攏,把周圍的麵皮捏緊。這裡要捏確實! 捏緊後稍微滾圓,把收口捏牢朝下放。
- (補充技巧)也可以把包好餡的麵團稍微壓扁一點,擀成橢圓形(約12cm長),從長邊捲起成橄欖形。捲緊後收口捏緊朝下放。這種造型更像傳統麵包店的樣子。
- 最後發酵: 將整形好的生胚間隔排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。放入溫暖潮濕環境(約35-38°C)。發酵至明顯變胖(約1.5倍大),手指輕按邊緣會緩慢回彈。時間約45-60分鐘。
- 濕度很重要! 可以在烤箱裡放杯熱水製造蒸氣環境。發酵不足會長不高,發過頭烤時容易塌或變形。
烘烤與裝飾:金黃誘人的最後一哩路

- 預熱烤箱: 在最後發酵結束前15-20分鐘,預熱烤箱至180°C(上下火)。如果有旋風功能,最後3分鐘再開。
- 刷蛋液與灑芝麻:
- 取一個蛋黃,加約5-10ml的水或牛奶攪勻過篩(更細緻)。這就是蛋液。
- 用毛刷輕輕地、均勻地塗在發酵好的生胚表面。(太大力會把麵團壓塌!)
- 趁蛋液濕潤時,均勻地灑上白芝麻(動作要快)。
- 烘烤: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。設定180°C,烤約15-18分鐘。
- 關鍵:注意上色! 每家烤箱火力不同,大約烤到10分鐘時就要密切注意顏色。如果上色太快(如表面已深金黃但時間未到),可以開啟烤箱門快速放一張鋁箔紙在上面遮蓋(Door Crack Method),或直接調低上火溫度。烤到表面呈現漂亮的金黃色或深金黃色,香氣四溢時就差不多啦!
- 烤好的雞尾包放在網架上冷卻。
喔對了,每次烤麵包,最折磨人的就是等待那剛出爐的幾分鐘!香死人了又不能馬上吃(燙啊!)... 但相信我,稍微放涼一點點,讓麵包組織穩定下來再吃,風味口感才是最佳狀態。那時餡料還是溫熱微燙口,麵包體鬆軟,外皮帶點微酥,椰香奶油味完美融合... 這才是雞尾包的精髓!
雞尾包Q&A (3個最常被問的問題)
Q1:雞尾包一定要包椰絲餡嗎?可以換其他餡嗎?
當然可以!傳統定義的核心是那個用剩餘麵包/麵包粉+奶油+糖調製的甜餡,椰絲是為了增加香氣和口感。但如果你不愛椰絲,完全可以省略,或者換成其他喜歡的配料!常見變化如:
- 純奶油餡: 只加麵包粉、奶油、糖、奶粉。香濃單純。
- 奶黃餡: 加入一部分自製或現成的奶黃醬混合,更滑順(但比較濕軟)。
- 巧克力餡: 加入可可粉或融化巧克力豆。
- 肉鬆餡: 做成鹹甜口味,混合肉鬆到餡料裡也不錯(但這就很不傳統了)。
不過,少了椰絲,可能就不會被叫作「雞尾包」了。很多店家會另取名字,像「奶油包」、「椰香包」之類。所以,想做正宗的港式風味,椰絲還是建議加啦!
Q2:自己做雞尾包,餡料總是爆出來怎麼辦?
爆餡真是新手惡夢!解決關鍵有幾個:
- 餡料狀態: 餡料混合好後一定要冷藏至少30分鐘!讓它變硬一點,搓成小球後才好包,也比較不會在烘烤時因過度液化而撐破麵皮。
- 麵皮厚度: 擀麵皮時務必中間厚、周圍薄(尤其收口處要薄)。包的時候不要貪心放太多餡料。
- 收口捏緊: 收口處一定要捏緊、捏實在! 包好後滾圓時,確保收口緊密朝下。
- 最後發酵勿過度: 發酵過頭,麵團支撐力變差,烤時更容易爆開。發到1.5倍大,手指輕按緩慢回彈即可入爐。
- 烘烤溫度: 初期高溫膨脹太快也易爆。可試著先用170°C烤10分鐘,再調回180°C烤至上色。
Q3:為什麼我烤的雞尾包表面不夠金黃漂亮?
不夠金黃通常是刷蛋液的問題:
- 蛋液濃度: 純蛋黃比全蛋液顏色更金黃。或全蛋液加少量糖漿(如蜂蜜、轉化糖漿)或牛奶,也能促進上色。
- 刷蛋液技巧: 刷兩層效果更好!在最後發酵完畢時輕輕刷第一層,等稍微吸收(約1-2分鐘)後再刷第二層,最後灑芝麻。
- 烤箱位置與火力: 確保放在烤箱中層。如果烤箱上火上色慢,可以最後3-5分鐘調高上火(或移至上層)加強上色,但要非常注意別烤焦!
- 蛋液過篩: 刷之前將蛋液過篩,去除繫帶等雜質,刷出來更均勻好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