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身為一個走到哪吃到哪、廚房就是遊樂場的資深吃貨,我對麵點類真的毫無抵抗力。臺灣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蔥油餅,那股撲鼻的蔥香、外酥內軟的層次感,配上甜辣醬或醬油膏,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!但說真的,外面買的不便宜,有時候油膩感又比較重,自己做,用料實在又安心。今天就來分享我實驗過無數次,絕對適合新手、保證零失敗的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!材料超簡單,步驟不繁雜,讓你輕鬆做出媲美名店的美味蔥油餅。
目錄
從廚房小白到蔥油餅達人:我的真心話
老實說,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的。記得第一次做,麵團硬得像石頭(以為水越少越好?!),煎出來簡直像蔥味餅乾,完全咬不動。要不就是蔥花灑太多,煎的時候大出水,搞得餅濕濕黏黏,毫無酥脆感可言。這些慘痛經驗告訴我,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看似簡單,幾個關鍵眉角沒掌握好,真的會翻車!所以,這次分享的食譜,可是集結了我無數次失敗教訓後的精華版,幫大家避開所有地雷區。
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核心食譜大公開
- 份量:約可做4-6片(約掌心大小,厚度適中)
- 難易度:★☆☆☆☆(真的超簡單!)
- 時間:備料+揉麵約25分鐘,醒麵30分鐘,煎製每片約5分鐘
必備食材大點兵:你家廚房一定有!
說到蔥油餅,靈魂就是青蔥跟麵粉了。材料真的超基本,隨時想動手做都沒問題:
- 中筋麵粉:300克-這是主角!選擇中筋是因為它筋性適中,做出來的餅皮才會有我們想要的口感:柔軟中帶點嚼勁,不會太死硬也不會太軟爛。記得看清楚包裝袋標示「中筋」或「All-Purpose Flour」。別用錯高筋或低筋麵粉喔,口感會差很大!
小秘密:我試過好幾個牌子,水手牌和統一麥典的表現最穩定,吸水性剛剛好。如果麵粉放久了感覺有點潮濕,建議先過篩一下,比較不容易結塊。 - 溫水:約160-180毫升-這裡是第一個重點!水溫超級重要。用溫水(手指摸起來微溫,約40-45°C)和麵,能讓麵粉中的蛋白質(麩質)比較溫和地形成筋性,麵團會更柔軟好操作,延展性也更好。冷水會讓麵團筋性太強,揉起來費力,煎出來容易硬;熱水則會破壞筋性,餅會太軟沒口感。水量要分次加入,因為每個牌子麵粉吸水性不同,環境濕度也有影響。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,直到麵粉都變成絮狀,沒有乾粉就可以了。(我通常先倒150ml,不夠再慢慢加)
個人心得:水量的拿捏真的很關鍵!寧願一開始少一點點,感覺太乾再少量補水,比一次倒太多弄得濕黏好救。 - 細鹽:1小匙(約5克)-加在麵粉裡,幫餅皮提味,也能稍微強化麵筋結構。

- 新鮮青蔥:一大把!約150-200克-蔥油餅的靈魂香氣來源!一定要用臺灣本產的新鮮青蔥,香氣才夠濃鬱。建議買回來先洗乾淨、徹底擦乾水分(非常重要!不然蔥花濕答答會影響餅皮),然後切成細細的蔥花。蔥白和蔥綠都要用,蔥白甜,蔥綠香。
小提醒:我曾經貪心放超多蔥,結果煎的時候蔥花出水,餅變得濕軟不好煎...後來發現蔥花和麵粉的比例(重量比)大約抓在1:1.5到1:2之間最好吃也最好操作。這次食譜的份量是黃金比例! - 食用油:適量-分成兩部分用。
- 和麵用:10-15毫升(約1湯匙)-加入麵團裡能讓餅皮更柔軟有層次,煎出來更酥香。
- 抹油酥&煎餅用:視需要準備。我是用豬油,香氣最傳統最對味!用植物油(如芥花油、葵花油)也可以,味道清爽一點。香油(麻油)太搶味不建議單獨使用,可以混一點點增加香氣層次。
- 其他增香選擇(非必需,但大推):
- 豬油渣:切碎,和蔥花拌在一起,香氣爆炸升級!傳統古早味必備。
- 白胡椒粉:撒一點點在蔥花上,更能提出蔥的鮮甜。
- 鹽:另外準備一小撮,撒在蔥花上拌勻,幫助蔥花釋放香氣。

蔥花黃金比例推薦(重量比)
風味偏好 | 蔥花:麵粉比例 | 口感特色 | 適合物件 |
---|---|---|---|
香氣爆棚派 | 1:1.5 | 每一口都充滿蔥香,口感較濕潤一點 | 重度蔥愛好者 |
經典平衡款(推薦) | 1:1.8 | 蔥香與麵香完美結合,口感酥軟適中,最好操作 | 大多數人,新手首選 |
清爽酥脆派 | 1:2 | 餅皮酥脆感更明顯,蔥香點綴恰到好處 | 喜歡脆皮口感,或怕蔥味太重的人 |
我的私房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詳細步驟圖解
好,材料備齊,重頭戲來了!跟著我的步驟,一步一步做,保證成功!
第一步:搞定完美麵團(柔軟是關鍵!)
- 1混合乾料:在大盆裡倒入中筋麵粉(300g)和細鹽(1小匙),用筷子或手稍微攪拌均勻。
- 2溫水和麵(分次加水!):準備好溫水(160-180ml)。先倒入約150ml的溫水,用筷子快速攪拌,把麵粉攪成鬆散的雪花片狀(絮狀)。這時候觀察一下,如果還有大量乾粉,就少量多次地加入剩下的水(一次加個5-10ml),直到盆裡幾乎沒有乾粉,呈現鬆散的絮狀。記住!寧乾勿濕!太濕黏手會讓你後面想哭。
- 3加油揉麵:在麵絮上淋上食用油(10-15ml)。這時就可以勇敢下手了!把所有材料大致聚攏成團,移到乾淨的桌面或揉麵墊上開始揉。
- 4揉麵目標:三光!開始揉吧!目標是把麵團揉到"三光":手光(手上不黏麵)、盆光(盆裡沒有殘留麵團)、麵團光(麵團表面光滑)。一開始會有點黏手是正常的,千萬不要因為黏手就狂加粉!持續揉個5-8分鐘,麵團會漸漸變得光滑柔軟,不黏手也不黏桌。揉麵不需要像做麵包那樣揉出薄膜,只要均勻光滑就好。
- 5醒麵(讓麵團放鬆休息):把揉好的光滑麵團放回盆中,蓋上保鮮膜或用濕布蓋好(避免表面乾燥)。讓它在室溫下靜置放鬆至少30分鐘。這段時間麵筋會鬆弛,麵團會變得更柔軟有延展性,等下桿開才不會回縮。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成功的第一步,就是把麵團揉好、醒夠!

第二步:製作蔥餡&油酥(香氣的秘密武器)
趁著麵團在休息,我們來處理靈魂蔥餡和關鍵的油酥。
- 1處理蔥花:把洗淨並徹底擦乾的青蔥切成細細的蔥花,放入碗中。可以依喜好加入一點點白胡椒粉和一小撮鹽(份量外),輕輕拌勻,幫助蔥花釋放香氣。切記蔥花一定要擦乾!濕蔥花絕對是大忌。
親身教訓:以前偷懶沒擦乾,結果蔥花的水分滲到餅皮裡,煎的時候滋滋作響還噴油,餅卻變得軟爛不酥,超悲劇!現在我一定用廚房紙巾把蔥花壓乾。 - 2製作油酥(讓層次分明的魔法):取一個小碗,倒入2湯匙的麵粉(約15-20g)。在小鍋子裡加熱2-3湯匙的食用油(約30-45ml)。把油加熱到微微冒煙(約170-180°C),立刻沖入裝有麵粉的小碗中!你會聽到「滋~~~」的美妙聲音,同時用筷子快速攪拌,直到變成濃稠、顏色略帶金黃的麵糊狀。這就是超香的油酥了!放涼備用。油酥能阻隔麵皮,讓煎好的餅產生層層分明的效果。
第三步:組合、整形(創造層次的藝術)
麵團醒好了,變得又軟又聽話!準備來組合。
- 1分割麵團:把休息好的大麵團移到撒了少許手粉的桌面,稍微揉幾下排氣。分成4等份或6等份(看你想做大餅還是小餅)。
- 2桿開第一階段(大長方形):取一份小麵團(剩下的先用保鮮膜蓋好)。用手稍微壓扁,用擀麵棍擀成一個薄薄的長方形大麵皮(厚度大約像信用卡那麼薄,0.2-0.3cm)。盡量擀薄擀均勻,這是創造層次的基礎。不用怕破,稍微破一點點沒關係。
- 3塗抹油酥:用湯匙或刷子,把放涼的油酥,均勻地塗抹在擀開的麵皮上。邊邊角角都要塗到,這是層次分明的關鍵!
- 4豪邁撒蔥花:接著,把我們香噴噴的蔥花,均勻地撒在麵皮上。蔥花集中在麵皮中間偏下的區域(等一下捲起來時,起頭處蔥才不會被擠出來太多),四周留一點點邊。
手殘救星:如果蔥花撒太多導致後面很難捲或容易破,可以稍微壓一壓,讓蔥花「鑲」進麵皮一點。 - 5捲成長條狀:從靠近自己、撒滿蔥花的這邊開始,輕輕地把麵皮往上捲。一邊捲,稍微往兩邊拉伸一下麵皮,讓它捲緊一點。最後捲成一個長條的圓柱體。
- 6盤成蝸牛卷(創造漩渦層次):把這個長條的圓柱體,像盤蚊香一樣,從一端開始向內盤旋捲起來,捲成一個圓形的蝸牛狀麵團。收口處壓在麵團底部。
- 7稍微壓扁:把盤好的蝸牛卷麵團,用手掌輕輕壓扁一點點。蓋上保鮮膜,讓它再休息鬆弛10分鐘。這樣等下才好桿開不會回縮。重複以上步驟處理其他小麵團。
第四步:桿開、準備下鍋(形狀隨你意!)
- 1最後桿開:取一個鬆弛好的蝸牛卷麵團,用擀麵棍從中心往四面八方輕輕擀開。這次擀成你想要的蔥油餅大小和厚度。喜歡厚一點口感有嚼勁的,就擀稍厚一點(約0.5cm);喜歡薄脆口感的,就盡量擀薄(0.3cm以下)。
個人偏好:我喜歡外酥內軟的口感,所以會擀成約0.4cm左右的厚度。中間可以稍微厚一點點,邊緣薄一點,煎的時候中間才不會不熟。 - 2整形小技巧:桿的時候如果蔥花刺出來很正常,稍微按回去就好。形狀不一定要完美正圓,橢圓形、方形都可以,自家吃隨性就好!桿好的餅皮如果暫時不煎,可以放在烘焙紙或保鮮膜之間疊起來,放冰箱冷藏(1-2天內煎掉)或冷凍(可放更久,煎前不需解凍)。

第五步:香煎秘訣大公開(酥脆金黃的關鍵)
終於來到最激動人心的時刻!煎出完美蔥油餅,火候和油量是靈魂!
- 1熱鍋涼油?熱鍋熱油?我試過兩種,更推薦:熱鍋+熱油!
- 用平底不沾鍋最好操作。開中火預熱鍋子約1分鐘。
- 倒入足夠的油!要讓餅能半煎半炸的感覺。油量至少要能鋪滿鍋底,甚至多一點點(約能淹到餅厚度的1/3)。油太少會煎得乾硬不酥,還會容易焦。別怕油,蔥油餅就是要夠油潤才香!我用豬油更香。
- 看到油開始產生細微的油紋(或丟一小塊蔥花進去測試,會滋滋作響並快速冒泡),表示油溫夠了(約160-180°C)。
- 2下鍋煎製(耐心是美德):輕輕拿起桿好的餅皮,放入熱油中。可能會有點變形,沒關係,用鍋鏟稍微調整一下形狀即可。
- 3火候控制:一開始中火煎約1-2分鐘,讓底部定型上色。看到邊緣開始變得金黃,就可以翻面。
- 4完美翻面&按壓:翻面後,繼續用中火煎另一面。這時,拿出你的鍋鏟或耐熱夾子,輕輕地、持續地按壓餅的表面各處,特別是看起來比較厚或鼓起的地方。這個動作超重要!能讓餅皮內部產生更多層次,受熱更均勻,也能把多餘的油逼出來一點點,讓餅更酥脆!
- 5觀察與調整:兩面都煎到漂亮的金黃色,餅身看起來蓬鬆、邊緣有點酥酥的感覺,基本上就熟了(約總共煎4-6分鐘,視厚度調整)。如果怕中間不熟或蔥花太多,可以稍微轉小火,蓋上鍋蓋燜個30秒-1分鐘,利用蒸氣讓內部熟透,但開蓋後記得再煎一下讓表面恢復酥脆。
- 6逼油起鍋:煎好後,把蔥油餅立起來靠在鍋邊瀝一下油,或用廚房紙巾稍微吸一下多餘油份(看個人喜好)。這時候香味已經瘋狂攻擊你的鼻子了!忍不住了吧?
- 🔥火候:全程主力中火!大火易焦裡不熟,小火會吸油變油膩。
- 🛢油量:寧多勿少!鋪滿鍋底還要再多點,半煎炸狀態。
- 🕒時間:每面約2-3分鐘(總時間約4-6分鐘),視厚度調整。
- ✋秘技:翻面後持續按壓!創造層次、逼出油份、確保熟透。
- 🎯熟度:兩面金黃、餅身蓬鬆、邊緣微酥。不確定?切一小角看看。

開動!最佳賞味方式
剛煎好的蔥油餅,熱騰騰、香噴噴,表面金黃酥脆,咬下去卡滋作響,裡面則是柔軟多層次,滿滿蔥香爆發!這是最美味的時刻!
- 經典搭配:淋上臺灣甜辣醬(愛之味、工研都不錯),或是醬油膏(推薦金蘭或萬家香),再加點辣椒醬,完美!我個人超愛甜辣醬+一點點辣椒醬的組合。
- 創意吃法:
- 打顆蛋在旁邊煎成荷包蛋夾進去,升級成蔥油餅加蛋!
- 夾入煎好的火腿片、起司片,變成豪華版。
- 切小塊當派對點心,沾莎莎醬或蒜味美乃滋也很棒。
- 真心話:冷掉的蔥油餅口感差很多,酥脆感會消失,變得比較硬韌。所以,強烈建議現煎現吃!一次不要做太多,要吃再現煎最好。如果真的吃不完,煎好放涼後冷藏,下次要吃時用"乾鍋小火"兩面烘烤加熱,會比用微波爐好很多(微波爐會讓餅皮濕軟)。
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Q&A疑難雜症一次解
最後,整理幾個朋友或網友常問我的問題,希望能幫到大家:
Q1:為什麼我的麵團揉不光滑?一直黏手怎麼辦?
> A:最常見原因就是水加太多了!解決之道:
> 停手!不要再加水了!麵絮狀態時就該停。
> 手上和桌上抹薄薄一層油再揉,千萬別狂撒乾粉,會讓麵團變硬。
> 耐心揉!繼續揉5-10分鐘,麵筋形成後會漸漸變得不黏手。如果還是太濕黏無法成團,只能忍痛再加「極少量」麵粉補救了。
Q2:擀麵皮的時候一直回縮,好難擀開,怎麼辦?
> A:這表示麵筋太緊張了,還沒休息夠!
> 務必確保第一次醒麵時間足夠(至少30分鐘)。
> 分割小麵團後,整形前讓它鬆弛10分鐘非常重要!
> 如果擀的時候回縮嚴重,蓋上保鮮膜讓它再休息5分鐘,別硬擀。
Q3:煎的時候蔥花一直掉出來,或是餅皮分層不明顯?
> A:這可能有幾個原因:
> 油酥塗抹不均勻或不夠:油酥是隔開層次的關鍵,一定要抹滿抹勻。
> 捲長條時沒捲緊:捲的時候要一邊輕拉麵皮一邊捲緊。
> 撒蔥花太貪心:蔥花過多不僅容易掉,也可能導致水分太多影響層次。參考上面的蔥花比例建議。
> 煎的時候按壓不夠:翻面後持續按壓,能讓層次更分明、更酥鬆。
寫在最後:享受手作的樂趣吧!
這個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,真的是我試過最穩定、成功率最高、在家也能輕鬆完成的版本。材料簡單到不行,步驟也拆解得清清楚楚。雖然一開始可能需要一點點練習(揉麵的軟硬度、油酥的稠度、煎的火候),但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:溫水和麵、揉到三光、充分醒麵、蔥花擦乾、油酥抹勻、油量夠熱、翻面按壓,相信我,你絕對能做出讓家人朋友驚豔的蔥油餅!
有時候週末下午,我就喜歡待在廚房,揉揉麵團、切切蔥花,聽著麵團在熱油裡滋滋作響的聲音,聞著滿屋子蔥香,那種療癒感和最後出鍋時的成就感,真的是外食無法取代的。自己做,想吃多蔥就多蔥,愛吃多脆就煎久一點,自由度超高!快點動手試試看這份「簡易蔥油餅做法」吧,期待看到你成功的作品!有什麼問題也歡迎提出來一起討論!祝你做出滿滿家鄉味的完美蔥油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