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錄
古早味蔭鳳梨蒸肉餅
食譜
這道是我從小吃到大的味道!阿嬤的拿手菜,簡單又下飯,重點是那股鹹香甘醇的蔭鳳梨味,跟豬絞肉搭在一起,簡直絕配。外面便當店有時也吃得到,但自己做更能控制鹹淡,肉質也更新鮮彈牙。
食材準備(2-3人份)
主要材料 | 數量/備註 | 副材料 | 數量/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豬絞肉(帶點肥) | 300g (手工粗絞更佳) | 蔭鳳梨 | 2大匙(連汁帶肉) |
新鮮鳳梨丁 | 1/4碗(約50g)(增加果香酸甜) | 蒜末 | 2小瓣 |
薑末 | 1小匙 | 醬油 | 1茶匙(提色用,可不加) |
米酒 | 1大匙 | 白胡椒粉 | 少許 |
香油 | 幾滴 | 水或高湯 | 2-3大匙 |
重點提醒:蔭鳳梨本身超鹹,千萬別再放鹽!醬油也只是微微提色,寧可淡了最後再補。豬肉一定要帶點肥(二八或三七比),蒸出來才不會乾柴,這也是肉類料理好吃的關鍵點。
做法步驟
- 拌肉出黏性:豬絞肉放大碗裡,先加入米酒、白胡椒粉、醬油(如果要用)。用手或筷子順同一個方向用力攪拌,至少攪個2-3分鐘,直到肉開始有點黏性、顏色變淡。這步不能省,肉餅才會Q彈不散。
- 加料調味:拌入蒜末、薑末、新鮮鳳梨丁和最重要的蔭鳳梨(連同一些湯汁)。再次攪拌均勻。這時可以嚐一下味道(生肉嚐一小口沒關係啦),如果覺得不夠味,小心地再加點蔭鳳梨汁。
- 加水打水:分2-3次加入水或高湯,每次加入都要攪到水分被肉完全吸收再加下一次。這會讓蒸好的肉餅更軟嫩多汁。最後拌入幾滴香油。
- 鋪盤蒸熟:把攪拌好的肉餡鋪在有點深度的盤子裡(蒸的過程會出汁),不用壓太實,稍微整平表面就好。
- 入鍋蒸:水滾後放進去,用中大火蒸約15-18分鐘(看肉餅厚度),用筷子戳中心沒血水就是熟了。
我的小心得
蒸的時候滿廚房都是那個懷舊香氣,超級誘人!拌飯、拌麵、配粥都無敵。有時候我會多蒸一點,隔餐再吃更入味(但記得分裝冷藏)。這道家常的肉類料理,絕對是白飯殺手第一名啦!
慢燉紅燒牛肉麵
食譜
說到臺灣經典的肉類料理,紅燒牛肉麵絕對排在前三!外面一碗動輒兩百起跳,自己做其實不難,重點在於「時間」和「細節」。我失敗過好幾次(不是肉柴就是湯頭單薄),終於摸索出讓牛肉軟爛入味、湯頭濃鬱帶層次的關鍵。
食材準備(約4人份)
主要肉類 | 部位選擇/用量 | 湯頭靈魂材料 | 用量/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牛腱心或牛肋條 | 1kg(牛腱心口感好,牛肋條油脂香) | 牛大骨 | 500g (強烈建議加!湯頭濃厚關鍵) |
洋蔥 | 1大顆(切大塊) | 老薑 | 1大塊(拍扁) |
蒜頭 | 5-6瓣(拍扁) | 青蔥 | 2-3根(挽成蔥結) |
紅蘿蔔 | 1根(切滾刀塊) | 白蘿蔔 | 1/2根(切滾刀塊,可省) |
番茄 | 1-2顆(切塊) | 辣豆瓣醬 | 3大匙 (必備!選喜歡的品牌) |
醬油 | 120ml (混合生抽提味、老抽上色) | 米酒或紹興 | 80-100ml |
冰糖 | 1.5-2大匙 | 滷包 | 1個(市售牛肉滷包即可,或自備八角2顆、月桂葉2片、花椒1小匙) |
做法步驟
- 汆燙去腥:冷水鍋放入切塊的牛腱/牛肋條和牛大骨,加幾片薑和一點米酒。開火煮到沸騰,會看到浮出大量灰褐色泡沫(腥味來源),滾約3-5分鐘後撈出,用溫水沖洗乾淨雜質。這步非常重要,湯頭才會清澈不腥!
- 爆香炒醬:鍋子放點油(我用苦茶油或耐高溫的葡萄籽油),中火爆香薑塊、蒜頭、洋蔥塊,炒到邊緣微焦黃、香氣出來。轉中小火,加入辣豆瓣醬,慢慢炒出紅油和香氣(約2分鐘),小心別炒焦。
- 炒肉與嗆鍋:放入汆燙好的牛肉塊和牛骨,翻炒均勻,讓肉塊都裹上醬色。沿鍋邊嗆入米酒或紹興酒,香氣瞬間爆發!接著加入醬油、冰糖,繼續翻炒幾分鐘。
- 加水慢燉:倒入足量的熱水(一定要淹過所有材料,至少高過5公分以上,因為燉煮過程水會蒸發)。放入蔥結、番茄塊、滷包。大火煮滾後,撇掉表面殘留的浮沫(追求清澈湯頭再撇一次)。
- 轉小火慢燉:蓋上鍋蓋(留一點小縫),轉最小火,慢燉至少2小時(牛肋條)到2.5-3小時(牛腱心)。時間是美味的朋友!中間可以檢查一下,如果水變太少要加熱水補足。
- 加入蔬菜:在燉煮約1.5-2小時後(肉已稍軟但未爛),加入紅蘿蔔塊(和白蘿蔔塊)。繼續燉到蔬菜軟透、牛肉用筷子可以輕鬆穿透的程度(特別是牛腱心)。
- 調味與靜置:試試湯頭鹹淡,通常夠了(豆瓣醬和醬油很鹹),不夠再加點鹽。關火,不要開蓋,讓它靜置至少半小時到一小時(或更久)。這「悶」的過程能讓味道更融合,肉也更入味軟嫩。
我的失敗血淚談
剛開始學煮時,貪快用大火,結果湯頭渾濁、肉超柴(超沮喪)。也曾經沒耐心靜置,馬上盛來吃,覺得味道差一點。還有一次豆瓣醬放太多忘記試味道,鹹到哭... 現在都乖乖照步驟,時間給它催落去,成果絕對值得!這道費工的肉類料理,週末燉一大鍋,分裝冷凍,就是接下來一週的幸福儲備糧!
夜市風三杯雞
食譜
三杯雞,聽起來很臺菜餐廳?其實家裡瓦斯爐一樣能炒出鑊氣十足、醬香油亮的版本!所謂「三杯」,傳統是一杯麻油、一杯醬油、一杯米酒。但現代人怕油膩,比例可以調整(我的版本是減油版)。這道肉類料理要好吃,火候和最後的「收汁」是靈魂!
食材準備(2人份)
主材料 | 處理方式/用量 | 三杯元素 | 調整比例/備註 | 辛香料 | 必備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帶骨雞腿肉 | 2隻(約500g,切塊) | 黑麻油 | 2大匙 (別用白麻油!) | 老薑 | 1大塊(切片) |
醬油 | 混合:生抽2大匙 + 老抽0.5大匙(上色用) | 蒜頭 | 6-8瓣(拍扁) | ||
米酒 | 3-4大匙 (去腥增香) | 新鮮九層塔 | 1大把 | ||
調味增香 | 冰糖 1小匙或砂糖1茶匙 | 辣椒 | 1-2根(切片,可省略) |
做法步驟
- 雞肉處理:雞腿塊洗淨擦乾水分。不用醃!乾煎時才容易上色。
- 麻油煸薑:重點步驟! 冷鍋直接倒入黑麻油,放入薑片。開中小火,慢慢煸,煸到薑片邊緣捲曲、變得乾乾扁扁的,麻油香氣完全釋放出來(約需5-7分鐘)。千萬別大火,麻油會苦!
- 煎香雞肉:轉中大火,放入雞腿塊(皮朝下先放),把雞皮煎到金黃上色(約3-5分鐘),雞肉表面變白。加入拍扁的蒜頭和辣椒片(如果用),一起翻炒爆香。
- 嗆酒與調味:沿鍋邊嗆入米酒,香氣四溢!接著加入醬油(生抽+老抽)、冰糖(或砂糖)。翻炒均勻,讓雞肉都裹上醬色。
- 燜燒入味:蓋上鍋蓋,轉中小火,燜煮約8-10分鐘,讓雞肉熟透入味。中間可以開蓋翻炒一下,避免底部燒焦。
- 大火收汁 & 九層塔:開大火,開啟鍋蓋,快速翻炒讓湯汁收乾變濃稠(醬汁會自然裹在雞肉上,油亮油亮的)。湯汁收到你喜歡的程度(我喜歡留一點拌飯)時,立刻關火!
- 下九層塔:把一大把新鮮九層塔丟進鍋裡,利用鍋子餘熱快速拌炒幾下,讓九層塔香氣釋放但又保持翠綠。搞定!
我的收汁心得
湯汁收到什麼程度?看你喜好。喜歡醬多拌飯的,收到像稀稀的勾芡狀就可以。喜歡更乾香油亮的,就收到幾乎只有油汁在鍋底。我通常收汁時會站在爐前寸步不離,大火收很快,一不留神就焦了... 最後九層塔一定要夠多,少了它就沒了夜市三杯雞的靈魂!這道快手的肉類料理,香氣爆炸,配啤酒超讚!
臺灣人最愛的肉類料理排行榜(我的不負責任調查)
問了身邊一圈朋友和臉書社團的吃貨們,大家心中經典的臺灣肉類料理前五名是這些(抱歉啦,刈包、香腸攤沒擠進前五):
- 滷肉飯(滷肉燥):國民美食!肥瘦交織的滷肉燥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,誰能抗拒?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滷肉秘方。
- 紅燒牛肉麵:湯頭醇厚、牛肉軟爛、麵條吸汁,完美的組合,花時間燉煮絕對值得。
- 三杯雞:麻油、米酒、醬油爆炒的濃鬱醬香,配上九層塔,超級下飯,快炒店必點。
- 薑母鴨 / 羊肉爐:冬令進補首選!(這兩項常被並列)熱騰騰的藥膳湯底,燉煮軟嫩的鴨肉或帶皮羊肉,加上豐富配料,聚餐圍爐首選。
- 菜脯蛋 / 蔥花蛋(呃...加肉版?):等等,這算肉類料理?很多人提名「蒼蠅頭」!用韭菜花、豆豉、絞肉(通常是豬絞肉)快炒,超級下飯,也是便當店熱門菜。嚴格來說,蒼蠅頭算是絞肉為主角的料理,擠進第五名!
廚房小幫手:常用廚具與肉類料理適配表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做不同的肉類料理,用對鍋具真的差很多!分享一下我常用的幾種鍋具心得(純個人喜好,非業配):
鍋具型別 | 最適合處理的肉類料理 | 優點 | 缺點 /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---|
鑄鐵鍋 | 紅燒牛肉、燉肉、滷肉 | 蓄熱強保溫佳,燉煮省能源,肉質軟爛均勻。 | 重量級!清洗後要擦乾上油保養,怕生鏽。價格較高。 |
不鏽鋼厚底鍋 | 煎牛排、雞排、先煎後燉的料理 | 導熱均勻,可以煎出漂亮梅納反應,也能燉煮。 | 新手容易沾鍋,需要預熱和掌握油溫。清洗相對輕鬆。 |
不沾炒鍋 | 炒肉絲肉片、三杯雞、蒼蠅頭 | 省油少沾黏,翻炒方便,清洗容易。 | 怕高溫空燒、怕刮傷,使用壽命有限。燉煮蓄熱性較差。 |
電鍋 | 蒸肉餅、蒸雞湯、滷肉(小份量) | 方便省事,定時免顧火。蒸煮效果穩定。 | 無法爆香炒醬,風味層次較單一。適合懶人法或輔助。 |
Q&A時間
Q1:豬肉總是有股腥味(豬臊味),怎麼處理比較有效?
這問題超困擾!尤其做蒸肉餅或水餃餡時特別明顯。我的經驗是:
- 採購源頭:盡量買有品牌、信譽好的溫體豬或冷藏豬肉(市場攤販挑信用好的)。冷凍豬肉退冰時血水多,腥味更容易殘留。
- 關鍵處理:
- 泡水/流水沖:切塊或絞肉後,用乾淨的冷水稍微浸泡15-20分鐘(中間換水1-2次),或者放在濾網下用小水流輕輕沖個5-10分鐘,沖掉部分殘留血水。
- 醃料去腥:米酒、薑末/薑汁、蔥段/蔥薑水、少許白胡椒粉是基本款。我還會加一小撮糖(中和異味),效果不錯。做餃子餡有時加點香油或花椒油也能壓味。
- 汆燙:如果是燉煮用的排骨或大塊肉,冷水下鍋汆燙到水滾(加點薑片、蔥段、米酒),仔細撇掉浮沫,再用溫水沖洗乾淨,99%異味都能去除。
Q2:買回家的肉(生鮮/冷藏)該怎麼儲存比較安全?吃不完的熟肉呢?
儲存不當是食物中毒大忌!我的做法:
- 生鮮肉品:
- 回家馬上分裝!不要整塊塞冰箱。依照每次用量(比如一餐炒肉絲的量、燉一鍋紅燒肉的份量)裝進密封袋或保鮮盒,壓平排出空氣。這樣冷凍速度快,解凍也方便。
- 冷藏(0-4°C):絞肉、內臟類盡量當天或隔天用完。肉塊、肉片最多放2-3天。
- 冷凍(-18°C以下):分裝密封好,建議1-2個月內吃完風味最佳(油脂多的肉較易氧化)。
- 吃不完的熟肉料理:
- 盡快放涼(不要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),裝進乾淨密封容器冷藏。
- 帶湯汁的(如紅燒肉、咖哩):冷藏約可放3-4天。記得每次要用乾淨湯匙挖取!
- 乾式的(如滷肉燥、三杯雞):冷藏約3天,冷凍可放1-2個月。冷凍肉燥解凍加熱後,拌飯一樣好吃!
Q3:想減脂又想吃肉,有哪些比較推薦的肉類料理方式和部位選擇?
減脂不是不能吃肉!蛋白質很重要。我的選擇原則:
- 優先選「白肉」和「瘦肉部位」:
- 雞肉:去皮雞胸肉、雞里肌(超瘦)、去皮雞腿肉(油脂比胸肉多一點但較嫩)。
- 豬肉:腰內肉(小里肌)、後腿瘦肉。
- 牛肉:菲力(最瘦但貴)、後腿股肉/腱子心(瘦但需久煮)。
- 魚肉:幾乎所有魚蝦海鮮都很棒!低脂高蛋白。
- 烹調方式很重要:
- 蒸(蒸雞胸、蒸魚片):最健康,保留營養少油。
- 烤(烤箱或氣炸鍋烤雞胸、烤鮭魚):用一點點油或甚至不用油也能好吃。
- 滷/燉:用瘦的部位(如牛腱心、豬後腿肉塊),滷好後放涼,把表面凝固的白色油脂刮掉再加熱吃,減脂效果顯著!
- 清湯煮:涮瘦肉片(豬梅花薄片、牛肩里肌薄片)、煮雞肉絲湯。
- 避免:油炸、三杯(油多)、帶皮吃、肥絞肉做的料理(如獅子頭、滷肉飯肥肉版)。
做肉類料理,不管是豪邁的紅燒還是清爽的蒸煮,重點是享受那個過程和香氣啦!失敗幾次真的沒關係(我的紅燒肉慘案可以講三天),多做就會抓到訣竅。希望這些分享對你有點幫助囉!